| |||||
| |||||
“展信佳,见字如晤”,这些饱含无尽情谊的话语,逐渐消失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新时代。打开通讯设备,点击头像便能交换信息的高效沟通方式,让人们忽略了一笔一划落在纸上的书信交流。 从前车马很慢,书信更慢,需得写了,折上,封了口,贴上邮票,再盼着它早日抵达思念的彼岸。路程不因强烈的期待缩短分毫,感情在慢悠悠的传递中变得更加深厚绵长。当这封“沉甸甸”的书信跋山涉水抵达彼岸,展开信纸的那一刻,捧着信件的人便会被烙在纸上的文字热烈拥抱,深切的情谊从薄薄的信纸中涌出来,温暖那颗翘首以盼多日的心脏。 学生时期,从一堆相同的作业本中,我们可以很精准的辨认出字迹的主人。如今,我们更了解的可能是朋友敲键盘的速度,却再也没有感受过手写信的温度。在记忆里细细搜寻着,终是被我寻到了蛛丝马迹。那是一节再平凡不过的语文课,老师在点评我写的作文。对于现在的我来说,高中时代可以用“遥想”二字来形容,我却清晰地记得那篇文章的标题——一路无荒。在写那篇作文之前,我收到了朋友寄来的信,她在信纸上认真写下了这四个字,当时的她对写作很感兴趣,她想用“一路无荒”作为笔名。捏着信纸的我,感受到了她的热爱,也读出了“一路无荒”里被倾注的情绪,是热烈的,是真诚期盼的,是勇往无前的。这种情绪是有能量的,它拥有穿越时光的本领,带我回到那个抬头黑板、低头课桌的青春岁月,和那时的我一同经历,一同感受。 时隔多年,我仍觉得收到信件时的情绪,是一种无法被定义的情绪。未收到来信时的期待,拆开信件时感受到的被牵挂、被信任,读信时对笔者喜怒哀乐的感同身受。在那个当下,我们仿佛不只是我自己,而是和牵挂的人短暂拥有了同一个灵魂。正如众人皆知的《傅雷家书两则》,这是傅雷写给儿子傅聪的两篇家书,分别教导儿子如何面对成功与失败。相信读过原文的人都能感受到傅雷的舐犊之情,在傅聪面对挫折的时候耐心劝慰,告知孩子父母永远愿意倾听他的心事,挫败情绪是人生常事,并对如何排解这种情绪提出建议;在傅聪获得成就的时候,热切地表达自己“会禁不住涕泪横流的”的喜悦和对其艺术成就的高度认可,称赞傅聪不曾被荣誉冲昏头脑,冷静自持,并期盼傅聪继续勇攀艺术高峰。至此,读完这两篇书信的你和我所感受到的,便是书信传达出来的温度,是我们与傅雷先生灵魂共鸣的瞬间。 岁月并非无痕,它总是悄悄留下印记,也许是闪着银光的白发,也许是逐渐佝偻的脊背,也许是泛黄的信纸。时光逝去不可追,然而,于清晨,于午夜,当我们触摸那张信纸的时候,一定可以与当年的我们重逢。我在一个平凡的下午写下这篇文章,忆起那封信,那段情绪。读到这里的你也可以为牵挂的人写一封书信,在多年后的某一天,共同回忆这段平凡却珍贵的时光。 | |||||
[打印页面] [关闭窗口] |
浏览: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