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|||||
| |||||
“咔嚓”一声,施工员苟超忽然停下脚步,对准施工现场角落处一堆零散堆放的气瓶拍了一张照片,“气瓶摆放不规范……”这样念叨着收起手机,继续手边的工作。 市政集团承建的东莞配套松山湖水厂一期配水管线工程具有“点多面广”以及有限空间、起重吊装等危险作业多的特点,安全管理难度大,给项目团队带来了不小的考验。基于此种施工特点,自开工以来,项目部便结合实际,制定了加强安全教育培训、定期开展安全讲堂等安全管理制度并推进实施。其中,安全隐患“随手拍”,便是项目安全管理体系中的一大亮点。 安全无小事,细节决定成败。秉持着这样的安全理念,项目部鼓励全体员工时刻关注现场的安全细节,积极参与安全管理各环节。只要身在施工现场,人人都能成为工地“摄影师”,将自己发现的安全隐患通过拍照的方式记录下来,并上报督促整改。苟超所拍摄的,正是用于上报的“安全隐患照”。 起初,“随手拍”的推行并不顺利。“被人挑刺儿,换谁都不乐意。”回忆起推行之初,安全员罗四海笑着摇了摇头。时值盛夏,繁重的作业任务难免让人心浮气躁,一不注意,就容易与工友们发生口角。罗四海深有体会地说,“但俗话说得好,‘眼见为实’,照片摆在那儿,次数多了,他们理亏,也就不争了。”配合“随手拍”,安全员们在巡查中开出了对应的隐患整改单,要求相关人员在规定时间内予以整改,并上传整改后的照片,供检查核对。“我们开整改单,就像医生开方子。”罗四海称,“都是为了对症下药,解决问题。”通过“随手拍”,安全员们可以及时发现安全管理的“病灶”,通过整改使之“痊愈”。 随着项目建设的不断推进,工程点多面广,安全员数量有限,项目部决定进一步扩大参与“随手拍”的人员范围,号召每个工友都参与其中。原本,罗四海还担心工人们的参与热情不高,但很快,就有了第一个“吃螃蟹”的人。 “罗哥,我发现一个问题,你看这样拍行吗?”一次安全巡查快要结束之际,工友老杨举着手机迎上前来,指着手机屏幕上的一处安全围栏说,“这是不是该挂上安全警示牌?”“没错,回头把照片发我一份。”罗四海笑着拍拍他的肩膀,给予肯定的回答,“干得不错,以后要继续努力!”得到肯定,老吴笑呵呵地把照片转给罗四海。 有一就有二,见老杨的“随手拍”得到鼓励,其他人的参与热情也日益高涨起来,有时,还能看到工人们相互监督的场景。就这样,“随手拍”逐渐被众人所接纳,成为了施工现场的一道独特风景线。按照有关要求,每一张安全隐患“随手拍”的照片都被发到项目安全工作管理群中,项目领导班子及员工都在群内。若是被拍下隐患照,便会“扬名”整个项目部,这也使得工人们在工作时越发小心谨慎。日积月累,工人们逐渐养成了自我检视的习惯,从被动接受安全监督,转变为主动发现安全问题。“有很多问题,工人们自己就能先发现,我们的工作压力也变小了。”罗四海感慨道。 如今,工程开工已有一年,虽然还存在安全疏漏,但数量较以往已经减少许多,隐患整改成效显著。随着安全隐患的“随手拍”活动的持续开展,也在整个项目部内营造了良好的安全氛围。
| |||||
[打印页面] [关闭窗口] |
浏览: |